识别企业融资陷阱五要诀

2011年07月07日 14:34 来源:《管理学家》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说自己缺钱:创业企业需要种子资金;处于启动阶段的企业需要产品开发与试验方面的资金;上升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则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以扩大产能,继而扩大、提高市场份额。

  但是,由于生存环境和金融制度的原因,一直以来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资企业融资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桎梏。

  据有关部门的初步估计,仅在北京就有1000多家以迎合或满足中国企业的这种融资需求的外国投资公司代表处,而专门设局赚取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的钱财,有的人称他们为“皮包公司”、“骗子公司”。

  这些公司的惯用伎俩一般是:花几百美元,在国外注册一家听起来名头很大的公司,经常可以在他们的公司称谓中看到“国际”、“环球”、“世界”、“投资”、“控股”、“金融资本”和“集团”等字眼,给人感觉他们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且由于他们一般会选择在像国贸那样位于CBD的高级

写字楼,有的再雇几个洋面孔夹杂其中,就俨然一家跨国投资集团了,但是实际上可能连1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能力都没有。他们利用国内诸多企业融资心切,又不熟悉国际投资惯例和程序的弱点,在全国各地行骗。有的企业家,总愿意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去试试看,明明知道这样的骗子很多,但是却不愿意相信自己面对的就是骗子,幻想着自己病急却投对了医,后果不言自明。

  其实,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只要能够本着冷静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审察,就完全可以识别投资公司的真伪。

  首先,不要盲目相信小报广告。

  真正有实力的投资者,往往是新闻媒体追踪的目标,他们一般是不会花钱到名不见经传小型纸媒上去做广告的,因此在那些报纸上类似于“有资金,寻找投资项目”之类的广告,千万不要轻信,这十之有八会是陷阱。另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仅仅查询网站也还不足以判断其真伪,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作为检验点的:看网站上是否留有其负责人的姓名,及这些信息是否真实。那些以行骗为主营业务的“皮包公司”是不会在网站上留下其负责人姓名的,因为他们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烂一家公司后再开一家的,这是他们逃避有关部门追查的惯用手法。

  其次,注重公文来往。

  如果有投资机构主动找到企业,或者企业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某国外投资机构,那么,所有的业务往来一定要公事公办。例如:在了解对方的背景信息前,不要轻易提交自己的商业计划书;要详细询问其投资策略、方向偏好、投资项目审查和决策的程序。企业在得到这些来往公函后,可以通过判断其行文是否规范,内容是否专业来决定给与对方的信任度。

  然后,上门拜访,亲自进行考察。

  如经过上述交往还不足以识别,可以直接到其境内办事处或代表处考察。首先,看其办公条件,那些皮包公司往往只租用一间或两间面积很小的写字间;其次,可以与他们的员工交谈,皮包公司聘用的主要人员只是一些在不停地打电话开发客户的销售业务员,而正规公司的工作人员中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专业投资经理会居多;然后可以与他们的投资经理交谈,通过观察其谈吐来判断是否具有投资银行类的从业经历;最后可与其首席代表交谈,可以通过询问他本人的教育、工作背景、海外工作业绩来判断其业务水平,从中可以了解其公司股东背景、在注册地的业务和影响等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其闲聊国内其他国外知名投资机构的一些人物,问他们是否有交往。实际上,在中国做投资业务的正规机构人缘圈子并不大,他们一般都在中国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在中国境内的内外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等金融界都有同学或朋友。

  有一个山西的企业家,在郑州投资了一家

汽车配件与现代汽车商业超市服务公司,需要融资3000万元,接触了三家在北京设有代表处的外国投资商,并向他们提交了装饰精美的《商业计划书》。这份《商业计划书》是公司总经理根据笔者提供的调查提纲起草的。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它只是一个调查提纲,所以并不包括投资公司估价、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等内容,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但其中一家外国投资公司的首代拿到手只看了不到五分钟,就连连点头并煞有其事地说:“应该问题不大。”并且马上就要求企业预付两万元的“定金”。另外一家公司,专门为了考察目标公司飞到郑州,可是在正式谈投资项目时却表现得很神秘,在看项目时也有些心不在焉,但当企业董事长提出到少林寺游玩时,他便立刻眉飞色舞,就象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民,拥有如此素质员工的投资公司可以相信么?这个企业家前后在骗子公司上花费了近五万元的定金、差旅费和招待费,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再则,用一个根本没有价值的“烂公司”试探。

  正规投资机构接触的拟融资公司非常多,每月要浏览商业计划书数以百计,但能够激起其投资兴趣的对象不会超过10%。而那些假投资机构几乎对任何一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都会回复一份公函,不论其是否有投资价值,或是否具备融资条件,都告诉企业说“贵司符合我司投资策略”、“请提供评估报告和符合我司要求的商业计划书”,云云。据此,为验真伪,企业可以给他们提交一家明显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外地公司资料,并注明外地联系方式,若他们回复也是一样的,则属骗子公司无疑。实际上,骗子公司根本就不会看企业提交的商业计划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尽可能多的客户,以便赚取与一些境内中介机构合谋收取的评估费之类的收入。企业家们可千万不要以为这花的是小钱,十万、八万不算个什么事,他们就是抓住您的这种心态来骗取10家、100家企业的钱财的。再说,正规投资机构一般看重的是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公司的资产存量,资产评估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然后,了解其在中国的成功案例。

  这是甄别投资机构真伪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没有在中国的成功案例,就请他们介绍在国外的成功案例。不过在此,也要注意,有的投资机构会把别的投资机构的成功案例说成是自己的。比如,有一个台湾人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冠有“金融

证券公司”和“金融集团”字头的美国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把实际上是在美国沃特集团帮助下完成RTO在美国OTCBB上柜的CASS说成是其成功案例;另外有一家在北京号称有些名气的加拿大公司,其业务与Wesbridge(笔者的加拿大合作伙伴)相同,主要是帮助中国企业在加拿大上市,他们的首代W先生对外说汉枫公司(TSX:HF。Wesbridge董事长Manley是汉枫前任董事长)是他们操作的,但是汉枫现任董事长根本就不认识W先生。

  如果您发现正在接触的投资机构存在以上嫌疑,就不要再耽误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了,连他们的电话都不值得接。遇到这类情况,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期望面前的不是骗子。盲目从信的结果到最后肯定是:他们说你这个条件不符合,那个方面不规范,或者提出一些拟融资的企业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的条件要求,最后说:我们公司不能投资了,是你们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要从你身上赚的钱已经到手了!

主办: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承办:中国网络电视台